返回顶部

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地方政协建言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发布时间:2023-06-19 来源:人民政协报 阅读量:

字号:

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和保障

——河北省政协调研灌区骨干工程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小记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是全国粮食主产省之一,也是“菜篮子”产品大省。同时,也是资源性缺水问题突出、洪涝旱碱等自然灾害频发的省份。

水和地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因素,确保将水引到农田,才能为农业丰产增收提供基本保障。今年,河北省政协将“统筹推进灌区骨干工程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和保障”确定为年度专题协商议题,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组成调研组,在走访有关厅局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深入实地进行调研。

河北共有1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76处,有效灌溉面积1360万亩,在保障全省粮食生产安全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月28日,调研组到省水利厅调研,听取相关情况汇报后,就灌区节水改造、运行管护等进行交流。调研组建议:要明确农田水利工程运行主体,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和监管体系,拓宽运行维护经费渠道;探索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高农田水利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灌溉水利用率和农业综合服务能力,为实现粮食增产稳产提供有力支撑。

截至2022年底,河北累计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523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57.8%,是全省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建议统筹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投入力度,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3月7日,调研组到省农业农村厅调研了解情况后,提出要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重点推广管灌、喷灌、微灌等技术措施,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保障,争取财政支持,落实地方责任,引导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提高农田建设标准,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坚实基础。

灌区工程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实际情况如何?4月25日,调研组到邯郸市磁县、临漳县调研,考察漳滏河灌区三里屯枢纽工程、黄辛庄枢纽工程和附近的高标准农田,并与邯郸市水利局、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座谈交流。“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推进灌区骨干工程建设是有效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稳产增产的重要基石。”调研组认为,要继续完善灌区基础设施,积极争取运行维护资金,加大建设力度,提升渠系工程完发率,为建成现代化灌区打下基础;要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合理制定水价,完善水费收缴制度,既不增加农民负担,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加强灌区信息化建设,对原有的信息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升级,搭建智慧灌区应用系统及综合管理云平台。

为学习先进经验,调研组还赴相关省份开展调研,深入了解情况,摸透实际情况,为开展高质量专题协商做足准备,确保为统筹推进灌区骨干工程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出高质量意见建议。

(记者 高新国)

 

真帮实扶促振兴

——重庆市政协助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小记

 6月5日,重庆市政协机关一楼大厅里摆开了一个临时“展台”:有机菊花茶、纯菜籽油、羊肚菌……品种丰富的云阳特色农产品组成的这场“乡村振兴成果展”,承载着133万云阳干部群众对市政协办公厅帮扶集团的敬意。

地处渝东北的云阳县是市政协办公厅帮扶集团对口帮扶县。为助力云阳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帮扶集团一茬接着一茬干,二十余年如一日,与云阳人民共同奋斗在边远山乡。“在帮扶集团的倾情支持下,云阳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了新成效!”在市政协办公厅乡村振兴帮扶集团成员单位2023年度联席会上,云阳县委书记覃昌德动情地说。

接续奋斗开新局,真帮实扶促振兴。今年2月21日,刚履新不久的市政协主席唐方裕走进帮扶集团重点帮扶乡——云阳县清水土家族乡调研乡村振兴工作,对全乡根据海拔落差特点推动梯度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给予肯定。他指出,推动乡村振兴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因势利导、精准施策,力求抓出特色、实现最佳效益。

过去一年,市政协办公厅帮扶集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工作重点,抓调研、促项目、驻干部,各展所长,开展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19个成员单位的主要领导共深入云阳调研指导70余次,和帮扶集团选派的32名驻乡驻村工作队员一起,在云阳的田间地头留下了忙碌的身影和坚实的足印,为云阳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夯实产业之基,方能强村富民。据了解,2022年市政协办公厅帮扶集团直接投入帮扶资金1.1亿元,安排落实产业帮扶项目总投资1.15亿余元,助力云阳乡村产业振兴取得了丰硕成果。

如何突出高质高效,补齐产业短板,强化产业支撑?市政协办公厅帮扶集团专门组织市级有关部门和有关成员单位深入调研、研究论证,聚焦关键环节开展精准帮扶。围绕助推云阳热电联产项目、超大分布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动观测设施项目落地、生猪加工项目落地、人民医院龙缸分院建设、清水土家族乡农文旅融合产业园建设等6个重点项目,市政协办公厅牵头召开协调会,组织云阳县和市级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商,全力以赴帮助云阳解决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推进中的困难问题,推动项目落地见效。

“持续抓,不降标,积极推进云阳乡村振兴取得更多具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唐方裕强调,做好新一轮帮扶工作,要全力攻坚乡村振兴重点难点,全面提高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拓宽农民群众增收渠道;要系统研究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努力寻求破解之策。

(记者 凌云

 

走农产品精深加工的路子

——甘肃省政协助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小记

“要深刻认识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是彰显我省农业优势的必然选择,必须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坚定不移走农产品精深加工的路子。”近日,在甘肃省政协月协商座谈会上,省政协主席庄国泰与政协委员、部分县区负责同志及有关专家学者围桌而坐,共商“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良策。

甘肃是特色农业大省。近年来,甘肃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了以定西为主的马铃薯生产加工,以定西、陇南为主的中药材生产加工,以平凉、天水、陇南为主的苹果生产加工等基地。但是,在实现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的道路上,还面临龙头企业整体实力较弱,普遍规模偏小,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精深加工研发能力弱,就地转化能力不足;涉农金融支撑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在今年初召开的甘肃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方向放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上,推动农业强省建设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对此,省政协将“强龙头补链条 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列为今年的重点协商议题,从3月份开始,组织专家调研组深入省内14个县区的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基地及有关科研院所开展调研,并赴安徽省、云南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

“我省以‘牛羊菜果薯药’为主导、地方特色产品为补充的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对农民持续增收和富民强县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通过调研和分析判断,我省特色农业已进入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的关键阶段。”调研组成员、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李旺泽介绍调研情况时说。

“紧盯市场对特色化、多元化、优质化、绿色化农产品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按照绿色食品、保健食品、大健康食品的标准要求,建设以六大特色产业为主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打造食品制造业优质食材第一车间。”

“积极开展外引内联,吸引国内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一批领军型和骨干型链主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等模式,形成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分享产业链上更多增值收益。”

“在各产业大县率先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工物流核心区,以加工物流园区为载体,通过产业链精准招商引进一批延链补链强链的行业头部企业,培育一批省内成长性好的骨干企业,尽快形成农产品加工集聚效应。”

……

与会人员认为,要坚持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攻方向,发展根植于农业的二三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实现特色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推动甘肃从特色农业大省向特色农业强省转变。

“要认真梳理、研究吸纳相关意见和建议,对调研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和精心打磨,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意见。省政协要持续深入开展专题研究,多提务实管用的意见建议,共同助力我省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做大做强。”庄国泰说。

(通讯员 王钊

 

守护好宝贵的耕地资源

——宁夏三级政协委员助力耕地资源保护与水资源节约利用小记

“种植什么作物比较赚钱?”“种粮的扶持政策有哪些?”“能不能利用永久基本农田进行林木育苗、果树栽培、种植枸杞和葡萄?”……

6月7日至9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组织部分自治区、市、县(区)政协委员及有关人员,以“中部干旱带耕地资源保护与水资源节约利用”为主题,分成两个调研组,分别赴中卫市中宁县、海原县开展专题调研。每到一处,调研组成员抓住耕地种植的关键因素,层层追问,认真记录访谈对象提出的意见建议。

农业是宁夏的优势产业之一,宁夏实有耕地1802万亩,其中灌溉耕地808万亩、旱耕地994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640万亩,是区域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中卫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自治区下达的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目标任务,中卫市成立了粮食安全生产工作推进领导小组,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落实见效,但也存在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产业结构调整和稳定粮食生产冲突性仍然存在、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压力较大、农田建设项目配套资金压力大等问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剩余留守人员的劳动力特别薄弱。另外,受市场影响,肥料、种子、农药等农资涨幅大,粮食生产成本在不断增加。”该负责人坦言,与外出打工相比,传统农业生产效益较低,农民获利较小,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

调研组还发现,中卫市因旱作面积较大,存在粮食产能低下的问题。以中卫市海原县为例:该县粮食种植面积占全市粮食种植面积的60%,且海原县80%的耕地处在旱作农业地区,粮食生长所需水分全部来源于自然降水,水肥供应不足,严重限制粮食产量和品质的提高,遇到旱情严重的年份,甚至会出现大面积绝收。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国家安全和稳定的重要保障。调研组建议,要深入宣传耕地保护相关政策法规,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多措并举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健全完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努力形成网格化、全覆盖的耕地保护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坚决守护好宝贵的耕地资源。

调研组建议,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和质量,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从而保障粮食生产安全。要按照统筹规划、科学布局、集中投入、连片开发的思路,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提升耕地地力;要持续推进粮食生产由要素投入向科技驱动转变,加大粮食优质品种、土壤改良、化肥农药替代等方面的科研攻关力度,力争取得一批成果并大力推广。

“荒地不能撂,用起来就是宝!”对于撂荒地,调研组建议,引入社会资本开发经营,通过工程措施对撂荒地进行整治,完善基础设施,并且将整治耕地的资金直接补贴给种植企业,解决企业的资金压力,从而保障种植企业的种植积极性,避免耕地大面积撂荒。

(记者 范文杰

 

激活县域发展后劲

——黔南州政协紧扣贵州省主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小记

“黔南北有福泉、瓮安千亿级产业舰队,新型工业化动能澎湃;中有‘贵惠长龙’四县组成‘环贵阳经济圈’,新型城镇化活力迸发;南有荔波‘绿宝石’、平塘‘大射电’、罗甸‘小三亚’,旅游产业化前景广阔;全域还有生猪、茶叶、刺梨、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农业现代化迈出新步伐……”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政协研究室副主任张薇谈及近年来黔南州围绕“四新”(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主攻“四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所取得的成绩和下步努力方向时说,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才能让县域经济各展其才、各显其能。

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是目前贵州正在大力实施并取得明显成效的主战略。“四化”发展基础在县域、潜力在县域、优势在县域。

近年来,黔南州政协本着“发展所需、县市所愿、政协所能”的原则,深入各县(市)开展调研,精准“把脉”,挖掘“症结”,开出“良方”,努力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贡献政协智慧,为地方经济发展出实招、谋良策。

去年6月,黔南州政协印发《助力县(市)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工作实施方案》,正式拉开助力各县(市)紧扣“四化”开展区域协调发展的序幕。州政协办公室干部苏鲸鳗介绍,方案下发以来,州政协迅速组建了由州政协副主席带队,各专门委员会、州县两级单位参加的“四化”四个工作专班,对表推进、挂图作战,深入城乡、工业园区、农业基地、旅游景点开展专题调研,助力各县(市)扬长避短、错位发展。

“绝非走马观花、做做样子,必须扎扎实实,搞点成效。”作为服务农业现代化专班中的一员,州政协农业农村委副主任莫定武说,为了充分发挥长顺县农业产业优势,专班以高钙苹果、绿壳蛋鸡、紫王葡萄产业示范园区为抓手,培育壮大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推长顺县农业现代化园区建设提质增效。

州政协委员赵磊介绍,福泉市牛场镇双龙工业园区本就具有独特的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如今又赶上贵州省大力发展现代化绿色化工的“风口”,专班聚焦空间拓展、招商引资、人才引进、品牌宣传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运输配套等问题,凝心聚力化解难题,全力以赴助推福泉市新型工业化及双龙工业园区建设。

一年来,州政协“四化”专班先后开展多次调研、走访,论证、分析,累计形成6份调研报告,其中涉及福泉市新型工业化及双龙工业园区建设、匀东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荔波古镇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助力党委政府从全局考虑,推动黔南各县(市)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经济格局。

“践行高质量发展,非一日之功。认准了前进方向,就要在具体实践中有的放矢。”州政协秘书长蔡秀娟表示,黔南州政协助力县(市)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工作将持续开展,尚有很长的路要走。接下来,各专班将进一步把工作重心从调研转移到服务项目上去,助力各县壮大优势主导产业,采取协办重点园区、重点项目、重点产业等方式和以点带面的方法,激活县域发展后劲,持续构建出黔南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通讯员 姜来

四川大宇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1902032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