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十四届全国人大少数民族代表学习班侧记
来源:《中国人大》杂志2023年第18期 | 作者:《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周誉东 | 发布时间: 2023-10-10 | 次浏览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为显著特征。回望历史长河,中华各民族共同开发了广袤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引领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创新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

  “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从塞北草原到西南边陲,从天山脚下到黄河金岸,从黑龙江畔到青藏高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民族地区考察调研,同各族群众一起唠家常、话今昔、问冷暖、谋发展,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方向。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共有442名,他们来自全国55个少数民族,占代表总数的14.85%。这些代表多数来自民族地区,有的还直接从事民族工作,与少数民族群众联系紧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上不仅有自身优势,更有一份沉甸甸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全国人大代表的作用,持续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凝心聚力,2023年9月16日至1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少数民族代表学习班在云南昆明举行,来自44个少数民族的116名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学习。多位少数民族全国人大代表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学习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专题讲座中重温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画卷,在现场教学中感悟“各族人民亲如一家”的深情厚谊,在分组讨论中坚定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使命担当。

  “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

  9月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洛桑江村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少数民族代表学习班开班式并讲话。

  洛桑江村指出,举办此次学习班,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总结主题教育成功经验,持续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全国人大代表作用,为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凝心聚力。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推动新时代人大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洛桑江村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强调政治归属和政治认同,是国家层面最高的社会归属感、面向世界的文化归属感,核心是引导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

  会场上,洛桑江村阐明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与要求;同时,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号召大家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代表们聚精会神、认真聆听,时而沉思、时而疾书,将这一堂“开班课”烙印心间,化作今后依法履职的动力。

   

  2023年9月1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少数民族代表学习班一行在昆明市官渡区宝丰湿地公园参加现场研学。摄影/周誉东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关凯从先秦“天下”观念的滥觞讲到秦“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汉设都护府辖西域、隋开大运河通南北、唐设羁縻府州治边疆……再讲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创新发展,为代表们展现了一部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壮丽史诗。

  这堂课深入浅出,让代表们收获颇丰:“这是我第一次如此系统地学习我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听完讲座后,更感悟到我国各民族从来就是同呼吸、共命运,更感悟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性,更感悟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强大生命力。”

  三堂课含意深远,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各有侧重,让人意犹未尽。

  “这几堂课让我们对我国民族历史和民族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代表们表示,“我们更深入了解和认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历史根脉、形成和发展过程,领悟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核心理念和根本方向,认识了我国民族工作法治建设的历史经验、重大意义。深刻认识到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深感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全国人大代表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从彩云之南到大江南北,各族人民亲如一家”

  本期全国人大少数民族代表学习班选址云南,有何考量?在此次学习班的开班式上,洛桑江村副委员长的讲话给出了答案。

  “云南是我国世居民族、特有民族、跨境民族、人口较少民族、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缩影。”洛桑江村指出,在云南举办学习班,就是希望各位代表亲身感受“七彩云南”、“各族人民亲如一家的云南”,更加深刻领悟“四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和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亲身感受云南各族群众众志成城的抗战史、革命史,感受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脱贫、实现第二次“一步跨千年”的历史奇迹,感受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坚不可摧的红色誓言,更加深刻领会党的民族政策的无比正确和强大力量,领会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不断增进“五个认同”,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为了让代表们进一步了解云南,感悟“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本次学习班精心设计了现场教学环节,组织116名少数民族全国人大代表赴云南民族博物馆、昆明市官渡区宝丰湿地公园(昆明规划馆)开展现场研学。

   

  2023年9月1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少数民族代表学习班进行分组讨论,图为分组讨论现场。摄影/周誉东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交投集团怒江美丽公路公司总工程师马健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的大山里长大,儿时走出大山,需要整整一天时间——翻越江底河大峡谷。作为彝族同胞的一员,马健的梦想就是用大桥连接大山,让边疆少数民族同胞看看山外的世界。2004年,马健从同济大学毕业,放弃了一线城市的高薪工作机会,毅然决然回到云南,成为“造桥人”。19年弹指一挥间,今年,马健亲手设计、参与建造的一座920米主跨的特大桥梁横绝山巅,将他魂牵梦萦的江底河大峡谷两岸连通,天堑变通途。“这些年,我在云南全省参与设计建造了上百座桥,这些桥梁遍及我们省各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马健说,“在我看来,党领导修建的桥梁、道路,连通了云南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山沟、每一个民族,让人们可以追求自己的发展和梦想,它们就是新时代的民族团结誓词碑!”

  全国人大代表、新疆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校长库尔班·尼亚孜坚持用国家通用语言办学,创办“中华文化大院”、开设国学课堂,让各族青少年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五个认同”在心中深深扎根。库尔班·尼亚孜说:“这几天的学习让我更加确信,一滴水汇入大海,才能获得永久的生命;一个民族融入祖国大家庭,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今后,我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把我们的中华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养生文化、礼仪文化、茶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多种渠道、方式,融入到广大老百姓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几天的学习让我有了一个直观的感受,那就是现在我国56个民族之间的大团结、大融合,处于一个空前繁盛的局面。除了一点点习俗不一样、服饰不一样,其实已经是亲如一家。”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农民作家马慧娟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把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几千年的民族关系、各民族跟党和国家的关系一下子梳理清楚了,为我们今后营造更好的民族关系,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

  在学习班的“大会交流”环节,来自内蒙古、广西、贵州、云南、新疆代表团的奇玉琴、罗朝阳、汤越强、汪霞、库尔班·尼亚孜代表在主席台就座,与大家交流学习体会与履职经验。在大家的讲述中,我国各民族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风貌、振奋人心的民族工作纤毫毕现,勾画了一幅神州大地各民族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团结奋进、共谋复兴的壮丽画卷。

  这是一场多彩的学习班,大家来自多彩的民族,身着多彩的服饰,肩负相同的使命,拥有共同的信仰,齐聚彩云之南,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天转瞬,代表们依依惜别、踏上归程。在回程的列车上,大家情不自禁哼唱起一首属于56个民族的共同歌谣:“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